辉煌成就铸豪情 踏浪前行风正劲
| 招商动态 |2016-08-02
——和林格尔县“十二五”经济社会发展综述
唱响绿色崛起主旋律
市委常委、和林县县委书记朱建国认为,和林的特色在绿,近年来,县里正在挖掘绿的内涵,打造绿的城市,放大绿的特色,尤其是围绕“绿”修订工业、服务业产业发展规划,加快实现强县富民的目标。
和林县县委、县政府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,深入实施投资拉动、项目带动战略,不断培育壮大绿色食品、云计算、电力、石材建材、旅游物流、林草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优势特色产业,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升级,努力在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。
新型绿色工业、服务业化步伐正在和林县大踏步前进。
蒙牛跻身世界乳业11强,蒙羊重组成功,可口可乐、必威安泰等企业实现扩能升级,桃李食品、纷美包装三期等项目建成投产,圣牧高科、富有联合圣牧乳业等项目落地开工,绿色食品加工业不断壮大。和林电厂正式核准,累计完成投资20.57亿元,龙源风电、京能盛乐热电、神舟光伏相继投产,电力产业扎实推进。浩源碳纤维、显鸿新材料建成投产并挂牌上市,科达铝业进展顺利,碳谷科技、天岳碳化硅等项目签约落户,新材料产业不断壮大。按照“巩固提高、转型发展”的要求,推动现有石材企业做优做强,加快转型升级。五年来,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2.96亿元,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,达到43家。新型服务业蓬勃发展。以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平台,先后引进云计算大数据及配套企业30个,总投资800多亿元;中国电信6栋机房楼投入运营,中国移动3栋机房楼即将运营,累计安装机架1.84万个,签约入驻各类企事业单位40多家;赛科星家畜种业研发中心、云计算科技城等项目快速推进,高科嘉园、华蒙通物流等项目开工建设、云计算科技城等项目快速推进,2015年被认定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。南山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土城子遗址公园、奥威蒙元马文化生态旅游区等项目进展顺利,连续举办七届芍药旅游节,累计接待游客598万人次。大红城现代物流园区蒙成集运站正式运营。盛乐国际机场土地管控等前期工作扎实推进。
走在“绿色发展”的道路上,和林县将依靠独特的区位优势、生态优势、后发优势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,牢牢把握发展特色经济这个重点,切实转变发展方式,做大做强工业、服务业产业,并通过规划引领、产业支撑、体制创新、宣传创意着力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。
书辉煌历史,绘绚丽蓝图。五年一个刻度,和林格尔县经济社会蓬勃发展;五年一个跨越,和林格尔县又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。
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.5%,达到153.13亿元;
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4.6%,达到11.3亿元;
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增长2.1倍;
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.2%和7.1%;
……
一组组数据、一个个捷报,真实记载着和林县“十二五”的发展变化。
这5年,是和林县发展理念大转变、发展模式大创新、发展质量大提升的5年;是和林县综合实力提升最快、城乡面貌变化最大、人民群众实惠最多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进展的5年。
改革,首先是观念的改变
在不断探索、认真总结多年来发展实践的基础上,和林县委、县政府确定了“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、建设美丽富裕新和林”的发展思路,坚定不移实施区域绿化、两化融合创新试验发展战略,坚持“点上开发、面上保护”,以生态文明理念激发后发优势,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实现协调“双赢”,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协同推进,让城乡因环境而美、让群众因生态而富的新路子。
为了保护生态环境,加快优势资源开发,和林县提高项目准入门槛,严格控制矿产资源的无序开发。以市场为导向,深入实施优势资源转化、产业链条延伸战略,坚持大集团引领、大项目带动、园区化承载、集群化发展,集中力量打造循环经济核心聚集区,以绿色食品、生态旅游、新型服务业等为主的生态友好型产业迅速崛起,形成了引领和林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。
为了实现后发赶超,和林县不断创新思路,特色改革先行先试,激发发展活力动力,先后被国家确定为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、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、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和国家级出口乳品质量安全示范区。院地合作、校企协作、招商引资成效显著,五年累计招商引资900多亿元,国内外知名的云计算等62家现代工业、服务业企业落户和林。
加快推进行政体制改革,以体制机制创新增添发展动力。深入推进简政放权,梳理公布部门权力清单3219项。乡村综合改革全面完成,县、乡政务服务中心“全程代理”运行机制全面推行。
发展,就是最大的民生
发展是改善民生的基础,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,只有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、服务社会,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,才能促进社会文明进步。和林县始终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,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,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民生的持续改善。经过五年发展,和林县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129.2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53.13亿元,年均增长3.5%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2010年的5.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1.3亿元,年均增长14.6%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631.3亿元,是“十一五”的2.1倍,兴建了一大批交通、水利、电力、市政、民生、环保等重大项目,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。
粮食生产连年丰收,在和林格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带动下,小农户科技园五年增加280个,以绿色农畜产业为特色的高效现代农业加快发展。“一县一产业”特色显现,以绿色、循环、低碳为标志的绿色食品、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迅猛发展,奶牛、肉羊、生猪、蛋鸡等规模化标准化现代牧场快速推进,奶牛入区率达到90%,五年提高50个百分点。谋划多年的和林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。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产品正在向产业链上、下游延伸,绿色循环产业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按照产城融合区定位,“一城三区”重点板块加快发展,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、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、电力园区和县城人口集聚区基础条件改善、承载能力增强。和林格尔经济开发区引进50多家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业,与现代农业园区产业融合成为呼和浩特市唯一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,带动辐射全县走上农业现代化之路。盛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引进30多家云计算大数据及配套企业,被认定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服务业集聚区。
依托区位交通优越,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,和林县被确定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。围绕南山盛乐百亭园芍药等百花盛名及蒙草、蒙树等现代企业,着力打造“郊游胜景、花海和林”和周边大中城市郊野旅游目的地。随着交通条件的日益改善,和林县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观光旅游、休闲度假,历史游、工业游、生态游、乡村游线路日益成熟。五年累计接待游客598万人次。
生态友好型产业的贡献度不断提升,以电子信息、节能环保、健康养老为重点的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日趋凸显,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0年的14:61:25调整到2015年的15:48.9:36.1。三产占比提升11.1个百分点。
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善民生,让老百姓得到发展的红利。和林县坚持财政支出和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。中心城区教育、卫生资源整合实质推进。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县验收,高考升学率连续五年位居全市农业旗县之首。新建了县人民医院,新建、改扩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113所,全面推行了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。科技、文化、体育和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。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,城乡居民基本实现一户一宅。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,城乡社会养老、城镇基本医疗、社会救助以及工伤、生育保险保障大幅提升。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.2%和7.1%。累计脱贫人口12900人,人民生活实现了“温饱型”向“小康型”转变。
安居,让群众生活得更幸福
“十二五”期间,和林县黑色路面通车里程由480公里增加到850公里,呼朔高速、准兴重载高速、209国道、和托路等多条等级公路相继通车,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、村村通公路的目标,使和林县的区位交通优势更加显现。大力实施“公交优先”战略,率先与首府呼和浩特市区开通了两条公交线路,卫星城三大区域开通了7条公交线路,将城关镇、经济开发区、盛乐集聚区连为一体。
新型城镇化进程加速,城乡面貌不断改善,以县城、三大园区和新农村、新型社区为重点的城乡建设扎实推进,五年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21.98亿元,城镇道路、供水、环保、电网、通讯等基础设施极大改善,配套保障能力逐步提升。全县城镇总人口8万,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0%,五年上升7.5个百分点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启动实施,建成一大批环境优美、各具风格的居住小区,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。围绕城区宝贝河水系建成了集园林景观、休闲娱乐、文体健身于一体的宝贝河综合性带状公园,山水园林城镇风貌开始彰显,城区绿化覆盖率由30%提高到34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.4平方米。北区建设工程逐年推进,城镇发展空间逐年拉大,建成区面积由34平方公里扩大到43平方公里。深化城镇管理体制改革,统筹城市规划、建设和管理,率先推行城镇综合执法,狠抓市政设施、市容市貌、绿化等重点工作,开展了城乡接合部、广告牌匾、交通秩序、小区环境专项治理,城市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水平明显提升。
深入实施农村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,132个村的村民生产生活发生了大变样。大力实施退耕还林、天然林保护、重点区域绿化等重点工程,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,新增造林92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到了35%,五年提高3个百分点。垃圾、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县城全覆盖,空气质量持续改善,荣获全国绿色名县、全国绿化模范县等称号。
实践证明,“十二五”时期是和林县历史上城乡面貌变化最大、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;是快速跟进全市发展步伐、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。全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,基础设施显著改善,城乡面貌日新月异,社会事业全面进步,人民生活不断提高,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。
“十个全覆盖”为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提档加速
一条条宽敞平整的公路通进村里,一间间标准的卫生室拔地而起,一股股甘甜的自来水引进农家……和林县倾力推进农村“十个全覆盖”等一系列惠民工程,不仅改变了农村落后面貌,缩小了城乡差距,更让广大农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和林县县委、县政府把“十个全覆盖”及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列为民生工作的头号工程来抓。按照总体规划,结合实际,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抓手,本着“实事求是、分类指导、农民主体、社会参与、规划先行、统筹推进”的原则,2014年至2015年,全县投资11亿元,完成了132个村的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建设任务。2016年是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的决胜之年,和林县按照“三年改造完成,一年完善提高”的要求,全年计划投资19.6亿元,完成526个村的建设任务。截至6月底,全县累计完成投资13.2亿元,已完工实施村57个,剩余257个就地覆盖村7月底可全部完工;212个生态移民村8月底全部完工。
为切实推进“十个全覆盖”及人居环境整治工程有序开展,和林县把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作为五级示范抓引领和万名干部下乡驻村推进“四个全面”、加强重点工作落实的首要任务,全县抽调3000多名干部深入农村一线,干部全程参与督促指导工程建设,确保每一个实施村都有一名县级领导、一个县直部门、一名“第一书记”、多名干部驻村蹲点落实,形成了主要领导重点抓,分管领导全力抓,县乡领导包村抓,党员干部包户抓的“四抓”工作格局,确保各项工程如期发挥效益。
为了真正让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建成惠民工程、幸福工程,和林县按照“方案群众酝酿、建设群众参与、质量群众监督”的办法,将“十个全覆盖”工程与乡村道路、造林绿化、脱贫攻坚、发展产业、后期管护结合起来统筹推进,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,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。
绘和林美景 建宜居家园
七月的和林,满目翠绿,姹紫嫣红。一条条宽阔笔直的街道,不断拓宽和延伸着城市建设框架;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,洋溢着浓浓的现代都市气息;一个个休闲广场内乐声优雅,居民们翩翩起舞;一座座环境优美的公园中,充满现代气息而又秩序井然,干净整洁的市容,让人心旷神怡,叹为观止。
“生态、宜居”是城市建设中的点睛之笔。为尽快实现“城在林中,林在城中,房在园中,人在景中”的建设目标,和林县铆足了城市建设的干劲儿,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大画卷中,用自己手中的画笔,绘制着独特别样的和林之美,一幅人在画中行,路从景中过的美丽画卷即将展现在人们面前。
近年来,和林县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,把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五大发展理念融入县城建设之中,以“打造卫星城、推进同城化、走在全区前列”为目标,坚持“小而特、小而美、小而强”的发展思路,致力于统筹城乡发展、改善生态环境,城乡发展面貌明显改观。中心城区改造建设步伐加快,先后投资21.98亿元,改造建设市政道路10公里、各类地下管网63.5公里,“四横三纵”发展框架基本形成;高标准完成了宝贝河文体公园等工程建设,建成了一批便民利民工程,小街小巷硬化今年将实现全覆盖,棚户区拆迁改造稳步推进。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硬化主次干道29条73.8公里,“七通一平两化”建设面积由11平方公里增加到25平方公里,正在按照“三个小镇”的定位进行完善提高。
这些项目和工程的建成投用,提升了城镇品位,为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,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。